如何提高医疗设备管理水平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先进技术应用于医疗设备管理,知识更新快,对设备维修人员的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加强医疗设备管理是医院建设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越来越受到医院领导的重视。医疗设备对提高疾病的诊断率和治愈率、增强医院的综合竞争力、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具有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

1需求分析
根据以下几种因素确定购买医疗设备的必要性、必需性。
1.分析使用该设备对医院的发展潜力,创造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多大。
2.分析现有设备使用效率低、经济效益不好的原因。
3.所在地区的经济状况,病人是否能承受此消费水平,是否会出现供过于求。
4.调查病人的需求量;周围医院是否有重复设备,若有重复,确需要购买,分析医院是否有独特的医疗技术水平作后盾。
5.医院经济承受能力,决定购买设备的种类和档次。
2设备选购
经过综合考虑确定可以购买,则组织医疗设备管理部门、采购部门、使用科室人员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做好科学论证和效益分析,决定购买设备的型号、规格、配置、种类和档次。
货比三家,选择国内外信誉好,有生产许可证、经营许可证,售后服务好的产家订购。订购时签订一份具有法律效力的合同,合同内容根据医疗设备的价值,一般应包括以下内容:产品名称、型号、规格、厂家、付款方式、售后服务,配置要求、性能和一些附加内容。

3设备验收
验收人员必须认真负责,坚持实事求是,以医院利益为重的原则,从物资验收和性能验收两方面进行验收。
1.设备仪器安装、验收完毕后,由专业人员和操作人员共同把关,对仪器的性能指标逐项进行测试,严把质量关和价格关,保证购买设备的先进性、安全性、可靠性,杜绝盲目采购。
2.物资验收按有效合同和配置要求验收,主要包括以下几点:①外观是否有损坏;②物资是否齐全;③是否符合同规定的配置要求;④详细记录物资型号、规格、系列号、出厂编号、安装时间、验收时间;⑤收集整理成设备档案,一份归设备科保管,一份由使用科室自行保管,方便维修、使用、查阅。
4设备使用
1.建立完善的操作制度,做到专管专用,责任到人。
2.科室实行成本核算,按规定进行设备折旧,在合理提取折旧费的前提下,将维修费用纳入成本核算,促使科室尽量延长使用寿命,做好设备维修保养,推迟报废时间,充分提高设备利用率,促进闲置设备进行重新配置,提高医院经济效益。
3.做好效益分析,分析使用人次、时间、收支情况,设备运行完好率等,通过分析,找出原因,提高医疗设备管理使用效率,保证设备正常运行,延长使用寿命。
5设备报废
医疗设备管理达到使用物质寿命和技术寿命时都需要进行报废。正确报废物质寿命终结、工作效率低下、经济效益差的设备,才能深化医疗设备管理,有效地开展工作,同时降低医疗风险。
医疗设备管理是集技术管理、经济管理、物质管理、人员管理的大型复杂系统工程,只有坚持科学化、规范化、合理化医疗设备管理,才能促进医院的全面建设,提高医院的竞争力,为医院取得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霍尔斯专业团队涵盖各个领域的设备专家及医疗器械研究人员,为医院的设备整体配置专业研究和沉淀医院的各种设备数据及医院的要求及诉求(设备制造厂研究人员、医院设备科、医院临床科室学科带头人),致力为医院设备规划提出优方案。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