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营销要“深挖”病人就医心态!
研究病人就诊心态可以让医院营销人员准确抓住病人需求,也能够让广告宣传做的更有吸引力和目的性。传统的以医院为主的卖方市场已经转向以病人为主的买方市场。看病不看病,花多少钱看病,更加谨慎;选择哪家医院看病,选择哪个大夫看病,自由度更大。假设一个病人初次看病,一般有以下四个过程:
一、有没有病?感觉不舒服,首先想到个问题,有没有病?回答有两种:没事,不用看大夫(自己处理或者上药店);不行,要看大夫(到底是什么病)。第二种心理的人成为医院的潜在病人。这个人可能有病,也可能没病,可能是小病,也可能是大病。病人心里不踏实,难免急躁。
二、去哪儿看病?感觉自己有病的人第二步就要选择医院。在不知道自己是否真的有病之前,病人一般倾向于选取就近的大一点的医院。就近图的是方便,找大医院为的是可信度高。病人此时希望尽快确诊。有把握自己是小病(如感冒、嗓子疼)的病人由于怕大医院人多、麻烦、费时,而就近选择中小医院。
三、让谁看病?进了医院,急症病人看急诊,非急症看门诊。急诊是值班大夫,没有选择性。门诊大夫有水平年资区别,可以选择。此时心里很紧张的病人等着看专家,心里不紧张的病人可接受看普通大夫。如果都是专家,病人皆大欢喜,选择性减弱。疑难病对知名专家更有需求。
四、看得怎样?看病过程中,病人对医院和大夫有一个基本印象和评价,大夫(含检查人员)的态度很关键。看病吃药或住院治疗即实际看病治病过程结束后,病人对整个医院会做出一个总体评价,医术如何?服务如何?下次有病是否还到这儿?这个评价对病人再次选择医院是至关重要的。
再来分析一下病人怎么评价医院的:
一、病看好了没有?好,不好,一般。这是在进行效果比较。
二、花钱值不值?值,不值,还行。这是在进行经济比较。
三、时间怎么样?短,长,还可以。这是在进行时间上的比较。
四、心里感觉怎么样?好,不好,一般。这是在进行感觉比较。比如麻烦不麻烦,舒服不舒服等。
投入大,产出小,评价低;投入大,产出大,评价中;投入小,产出大,评价高。评价高的病人自然而然成为医院的宣传员。当然在投入中,现在病人更倾向哪个因素,需要进一步研究。医院营销的主要因素营销是一个经济学概念,含义大概可以理解为,是市场主体在市场中生存和发展的能力。
医院的竞争主要是病人的竞争,病人就医需求决定了医院竞争力的主要构成。而病人在诊疗中的希望或者说是需求有:方便、快捷(省时)、可信度高、人才水平优、服务态度好、费用省、环境舒服等等。由此可以推断,医院营销主要应在以下几方面展开:
一、诊治水平,以“看好病”为原则。
二、服务水平,以“看得满意”为原则。
三、工作效率,以“看得快”为原则。
四、医疗消费,以“看得便宜”为原则。
五、社会声誉,以“病人信任”为原则
我们可以得出医院营销的五要素:诊治竞争力、服务竞争力、效率竞争力、价格竞争力、广告竞争力。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