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说】“套路医疗”横行的背后是缺乏监管的伪
昨天我们说了医院内部培训资料的曝光,刷新了群众对部分民营医院经营者人性底线的认知,医院却在实际诊疗过程中乱象频出。某些医院要求执业医师在向患者提供医疗服务时,要对病人进行深度开发,实行过度治疗,通过各种“忽悠”式手段故意拉长疗程,诱惑病人多次复诊,抬高医疗费用。
在市场中商家面对不一样的消费群体采取的策略有所不同,目的是为了留住消费者,但当这种营销手段用到医院时,其味道就完全变掉了。没有一个病患希望自己经常往来于医院间,但是医生如果对他们“满腔热情”地提供服务,将病情夸大,在治疗时留个尾巴,病人就只能听从医生的摆布,将小病医成大病。
医院搞这种营销,医院和医生赚了钱,病患不仅多花了冤枉钱,而且很可能因过度医治而加重了病情。
我国医疗市场目前倡导的是“两条腿走路”的方针,一方面,国家对民众承担了医疗保障责任,要保障城乡居民得到基本的医疗服务,这个责任主要落在公立医院身上;另一方面,医疗行业又允许市场化经营,病患通过支付更多的医疗费用,可以得到超过政府兜底保障限度的更好的医疗服务,这项功能由部分公立医院和绝大多数民营医院来行使。但是,对于这种市场化经营,政府并不是可以撒手不管,而是应该以强化市场监管来配套,使医院不因过度追求市场效益而脱离医疗伦理这个轨道。
霍尔斯认为:对于医疗行业出现的各种“套路医疗”手段,医疗市场的监管部门必须严密监管,坚决制止。医疗行业不同于其他行业,它不仅是民众被忽悠后多支出医疗费用,也有可能会被这种“套路医疗”耽误治疗。另外,民众对于医疗行业大都是外行,难以依靠自己的力量抵制侵害和维权,这就更需要政府的监管部门做他们的利益保障人和代言人。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